從課堂出發 建設高品質金課 ——陜西首屆高校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側記
西北的冬天,干枯的枝丫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但陜西師范大學校園里卻氤氳著一種如火的溫暖。亭子里、連廊下、花圃中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人,他們或低頭耳語,或激情陳詞,或編排演練,或側耳傾聽。教室里,教師與學生正互動得熱鬧;評委們面帶微笑,偶爾相互低聲交流,輕輕點頭;檢錄員、計時員、記分員、錄課師、攝影師在教室不同角落忙碌著,時不時地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錄感興趣的內容。教8樓外的大屏幕上,時時滾動著最新的教師成績以及排名,比賽結束的教師和學生圍在屏幕前,有的喜上眉梢,有的扼腕嘆息……
12月8日至9日,54所參賽高校,150名決賽教師,1700余名師生現場觀摩,在線觀摩人數突破10萬人……陜西首屆高校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如同一把火,在這個冬天把陜西乃至全國高校教育人點燃了,溫暖了,照亮了。
讓成長更有獲得感
孟媛媛,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此次她參加中年文科組決賽,課題為《法律與道德》,重點是從法律和道德二者關系入手,講清二者辯證統一關系,屬于公共基礎課。
“我校是理工科高校,學生法律知識普遍欠缺,但思維活躍,嘗試欲望強烈……”孟媛媛用5分鐘時間對自己本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解讀,接下來的15分鐘里,她通過創建案例情境,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圍繞本節課重點分小組進行辯論,最終得出“法律和道德辯證統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滋養法律更好實施”這一結論。
“你認為本節課的教學創新體現在哪里?體現了多少?”本組評審組專家、陜師大副校長黨懷興在提問環節問道。
“思政課作為公共基礎課,如何增強趣味性、強化互動性,讓大學生入腦入心,這是新時代對高校思政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的課堂創新主要體現在案例導入、學生互動、課堂生成等方面。”孟媛媛說,“當然,今天的課堂學生很少,實際教學中我們的思政課都是大課,如何創新授課方式、授課手段,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感,這也是我未來探索的方向。”
走出賽課教室,孟媛媛和她帶來的8位學生擊掌慶祝。“感覺語速有點快,小組的作用發揮不夠,學生學習的深度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孟媛媛微笑著說自己成績不會太高,但也不會失望,“這半年,從校級賽課一步步走到省級決賽,我成長了太多,這次希望以大賽為契機,與兄弟院校教師進一步切磋交流。”
成長是所有參與此次大賽高校教師的共同感受。這種成長的獲得感背后是對創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的深刻理解,是對現代教育技術投入課堂教學的創新實踐,是對課堂教學由“教中心”向“學中心”轉變的一次次大膽探索。
據黨懷興介紹,此次大賽由中共陜西省委教育工委、陜西省教育廳主辦,陜西師范大學承辦。大賽自今年5月啟動,歷時半年,覆蓋陜西省54所本科高校3萬余名教師,涵蓋所有學科,分青年、中年兩組,每個年齡組別下設文科、理工科、術科三個學科組別。
“大賽極大地激發了我校廣大教師潛心育人的熱情和活力。我們以備戰本次大賽為契機,開展了課堂教學理念大討論,重塑了課堂教學新生態。廣大教師紛紛開展‘智慧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移動的課堂’等課堂創新實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石光明談及大賽舉辦以來學校課堂教學發生的新變化,欣喜地說。
兩天緊張激烈的比賽下來,組織秩序好、教師素質好、課堂創新好,成為評審專家、參賽教師對此次大賽的一致印象。
“為大賽的承辦方——陜西師范大學點贊,為所有賽課教師點贊。”青年理工科組評委、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美鳳說,通過比賽看到了陜西高校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他們都能從學生角度進行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術應用成為此次賽課中的一大亮點,“這很了不起,說明陜西高校教師整體專業素養很好”。
“這是一場大學‘金課’的盛宴,一個教壇精銳爭雄的戰場,一幅課堂革命的精彩畫卷,既能觸摸當下高校課改的前沿思想,又能品鑒課程思政的獨特魅力……”陜師大教育學院副院長龍寶新在大賽現場如此感慨。
課堂革命的“陜西方案”
有人說,2018年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元年。
這一年,全國教育大會、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召開;被稱之為“新時代高教40條”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發布;國家對高校“雙一流”建設再提新要求……所有這些都傳遞出一個強大的信號——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新時代到來了。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教育改革只有深入到課堂層面,才真正進入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地帶。2017年教師節前夕,教育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撰文,吹響了“課堂革命”的號角。在這一思想引領下,2017年3月,在陜西省本科教學工作會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首次把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納入新時期本科教學工作改革發展的新任務,點燃了陜西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燎原星火”。
2017年6月,陜西省舉行“陜西高校課堂教學觀摩周”活動,邀請陜師大30名各級教學名師、青教賽獲獎者進行原生態課堂教學展示,累計觀摩2000多人次。
“通過觀摩,全省高校和廣大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改革,投身課堂教學革命的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激發。”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建林表示,此次舉辦“陜西首屆高校課堂教學創新大賽”,提出“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口號,正是希望通過比賽有效推動陜西高校課堂革命向縱深發展,助力全省高校課堂教學質量整體提升,并為全國高校的課堂革命貢獻“陜西智慧”,提出“陜西方案”,趟出“陜西路子”。
作為此次大賽的承辦方,陜師大此次進入決賽的有10位教師,最終7位獲得一等獎,2位獲得二等獎,1位獲得三等獎。
“優異成績的取得,源于陜師大在教學改革、教師教育方面的良好傳統。”陜師大教務處處長李貴安說,近10年來學校始終致力于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和新實踐,特別是學校構建的“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教師實驗教學技能創新大賽-課堂教學創新大賽”體系,“四位一體”協同推進課改發展新模式,以及新型智慧教室改建工程,率先在全省掀起“課堂革命”風暴。
“課堂革命是一個系統工程,包含教師革命、教室革命、技術革命和教學革命等內容。首屆大賽放在陜師大舉辦,就是希望發揮陜師大‘樣板間’的作用,將此大賽打造成陜西高校教師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練兵場’,打造成全國高校課堂革命的‘樣板間’。”劉建林表示。
追求“靈魂的卓越”
12月9日下午,陜師大積學堂外,巨大的展板上“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幾個大字熠熠生輝;積學堂內,大屏幕上大賽的專題宣傳片滾動播放。
下午4點,大賽閉幕式正式舉行。
隨著劉建林介紹此次到會的領導、嘉賓,會場上響起一陣掌聲。
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相關領導悉數到場,全省各本科高校校(院)長、分管校(院)長及教務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悉數到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有關處室負責同志悉數到場,參賽師生悉數到場……
“從這‘豪華’的陣容就能看出省里對此次大賽的重視程度”,觀眾席里,幾位教師輕聲交流,能在這樣高規格的賽事中獲獎,將是多么榮光的事。
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陳乃霞宣讀了對此次大賽獲獎教師的表彰決定,宣布此次大賽最終產生一等獎27名、二等獎50名、三等獎71名、優秀獎97名、優秀組織獎10個。
“本屆大賽體現了信息化時代大學課堂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新理念和新思路,是陜西省在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方面的積極探索,對全省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動作用。”大賽評審專家組組長、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西北大學副校長賴紹聰代表評委組做大賽點評時指出。
針對此次大賽“5分鐘(說課)+15分鐘(上課)+5分鐘(點評)”的賽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羅軍建議,下屆大賽可嘗試在常規教學時間內進行比賽,讓好的課堂經驗能更普遍地應用到學校實際教學工作中。
如何用好這批獲獎教師,則是參賽高校、教師普遍關心的問題。
記者從大會了解到,陜西省教育廳將建立雙向考核機制,要求一等獎獲得者每年要在省內5所高校進行推廣;二等獎獲得者每年要在本校進行5次以上的示范教學;三等獎獲得者每年要在本學院開展5次以上的觀摩教學。同時,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推廣5項教學成果,有5位教學名師來校示范教學。
劉建林表示,本屆大賽獲獎教師的課程將優先獲批陜西高校優質在線課程,一等獎獲得者的主講課程將優先獲得推薦國家在線共享課程。未來,陜西高校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將分本科、高職每年進行一次,兩年一個輪回。
“沒有一流本科的一流大學是失去了靈魂的卓越,我們的課堂教學創新,正是為大學找回失去的靈魂。”陜西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表示,下一步,陜西省將以大賽為契機,以賽促教、以賽促創、以賽促新,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供給側改革意識,把課堂教學改革當作“四個一流”建設的“頭號工程”來抓,當作立德樹人的“頭等大事”來抓,寫好新時代陜西高等教育的“奮進之筆”。